作者: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5-06-24 09:31
□孔芬芬
閨蜜每隔幾分鐘就抓起手機,屏幕一亮,她的目光便被群里99+消息吸引,指尖在屏幕上飛快劃動,末了不忘匆匆丟下一句:“稍等啊,我回個消息。”以前聚會時,閨蜜眉飛色舞的表情和毫無顧忌的聊天總能驅散我身上的疲累,如今手機里99+的消息卻變成橫在我們中間的墻。
我知道,被99+消息硬控的人不止閨蜜一個。
或許,你早已習慣了手機的陪伴,可很少有人去深究背后的真相。App中用猩紅色角標刺激著你的視覺神經;未讀消息的“+”號像亟待被拆的盲盒,拉扯著你的想象空間;幾千名專業人員日以繼夜研究出來的算法,精準捕捉著你的每一次點擊;后臺的數據統計眨眼間就能捕獲連你都意識不到的喜好……這些前沿科技為你量身定制著“愛的繭房”,牢牢抓住你的欲望。當手機震動,手指的肌肉反應總是先于大腦,生怕錯過重要瞬間。可當我們沉浸在99+消息列表里,你是否想過:這些不斷滾動的消息,究竟是生活的必需品,還是讓你陷入虛空的陷阱?
瑞典心理專家安德斯·漢森所著的《手機大腦》一書中給出了答案:過度癡迷手機會導致注意力碎片化,大腦會持續處于“多任務應激”狀態,你以為自己在玩手機,而實際上我們的大腦悄然被手機控制。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,人們平均每6.5分鐘看一次手機,日均查看次數能達150次之多——當腦神經被算法馴化,生命便在不知不覺中流逝。人生不過三萬天,而你的每一天有多少時間給了那些無關痛癢的消息、轉瞬即逝的熱點、大數據精準投喂的“信息零食”……這些真值得用你“寸金難買”的光陰交換嗎?
前段時間,我去川西四姑娘山徒步,進入高海拔山區,沒有任何信號,與外界隔絕。在營地,發電機也只能供吃住用,很難為手機充電,大家只能關機。于是,有人支起爐頭做飯,有人燒水沖杯咖啡,我則立于皚皚白雪中,凝視杯中的熱氣裊裊升騰。吃飯時,眾人熱情交流各自的徒步經驗,聽認識和不認識的人講他們游歷五湖四海遇到的奇人趣事……好像沒有信息的生活也挺好,多了份“人氣”。
人生路上最美的風景,從來不在虛擬的屏幕里,而在眼前的一屋兩人、三餐四季、七情六欲、五味百年……